关于印发2013年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及双代会决议的通知

作者: | 来源:华电党办〔2013〕1号 | 发布日期:2013-03-01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直各单位:

我校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已胜利闭幕。会上刘吉臻校长作了题为《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工作报告,教代会执委会主任、工会主席李双辰同志作了题为《推进民主管理助力队伍建设 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高水平大学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华北电力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决议》。现将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和大会决议予以印发,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附件:1、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2、推进民主管理 助力队伍建设 在构建和谐校园、     

         建设高水平大学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3、华北电力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工

         会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2013年2月27日

 

附件1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校长  刘吉臻

(2013年2月2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华北电力大学第六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大会的任务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总结2012年学校的各项工作,明确2013年工作思路,部署2013年工作重点,积极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大学管理水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下面,我代表学校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勤奋工作,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学科建设

学校通过不断丰富和推进“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建设,传统优势学科、新兴能源学科、文理学科之间以强带弱、优势互补、交叉互动、相互促进,带动了学科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传统优势学科在学校学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显现,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位居全国第6和第11位,比上一轮评估分别上升了3位和1位,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具有一级博士点的学科排名也有明显提升;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覆盖;十个学院中有九个具有独立或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4、3、3”学科阵型基本形成。“电力科学与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正式获批;“211工程”三期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增列为一级学科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应用数学、诉讼法学增列为河北省重点学科,至此,学校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增至3个,二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增至23个。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启动新一轮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并出台《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原则意见》和《教师绩效考核及校内津贴调整方案》,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以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手段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劳动人事制度;强化目标导向,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和院系二级管理,着力处理好教学与科研、长期与短期、数量与质量、个人与团体的四个关系;进一步整合职能,调整机构,提高管理效能,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整体优化。学校加大延揽海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力度,引进2名“千人计划”学者和1个由5名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组成的年轻学术团队,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入选中组部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名;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20名青年骨干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完成2012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关心教职员工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高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教职员工待遇。

(三)教育教学

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强化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深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加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三级体系建设,3个专业列入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公开课建设计划,3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理论教学体系建设基本完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验收,新增电气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增1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深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探索有利于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新机制,大力推动学生创新俱乐部蓬勃发展;继续健全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机制,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选拔方案和培养标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修订院系教学状态30项通报制度、推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首次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继续推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加强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培养基地建设和国际交流;完善研究生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加强以稳定研究方向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为重点的导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质量成果显著。获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1项,数学建模竞赛连续五年获得全国一等奖;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人数大幅攀升,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0个,学生创新成果获专利34项。研究生在第九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奖等级和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名研究生获得2012年公派出国项目资助。群众性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在多项高水平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入选中国百强上市企业最喜爱的十所高校之一。

(四)科学研究

2012年学校围绕国家能源电力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科研经费达到5.67亿,较2011年增长12%,其中纵向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较去年增长25.93%,占学校科研总经费的40%以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立项课题中,我校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26项,荣居电气学科高校榜首。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认监委的首次资质认定评审,被列为2012年第七批挂牌中关村开放实验室;3个省部级科研基地顺利通过评估,其中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教育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新增1个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中加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正式挂牌启动;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与申报工作稳步推进。

科技成果产出喜人。科技论文发表在全国高校排名继续攀升,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学术类)1项;申请专利的数量和授权量较前一年增长50%以上;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五)产学研与开放办学

学校与中国南方电网、中广核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并创新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我校创新体系与企业创新体系的融合以及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与保定市政府共建保定电谷大学科技园工作顺利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参与成立中国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校牵头组织申报的“火力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得2012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

引智工作迈上新台阶,新增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引智基地获得滚动支持;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与台湾成功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合作交流工作取得进展。成功举办“第六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年会”;以“校友创新创业研发基地”及教育基金会为载体与平台,积极拓展校友企业合作项目,基金会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继续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培训市场进一步拓展,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

(六)学生工作

坚持夯实基础工作,打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良学风培育、学生自我发展的坚实阵地。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绿色通道“1+1”、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学业成绩分析、就业彩虹工程等活动,狠抓学风、做好帮扶工作;积极落实新生入学教育“六个一”工程;新生班主任中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继续保持在70%以上。依托思想教育研究中心,鼓励和支持辅导员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启动学生工作干部素质提升“磐石计划”,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活动;创新艺术教育形式,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完善奖助学金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基本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发放全覆盖。生源质量稳步提高,考研率、出国率稳步提升,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持续保持96%以上。

(七)条件建设与保障

新一轮后勤改革顺利推进,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校园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节能降耗效果明显;财务预算执行良好,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规范公务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医疗人才建设和条件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师生健康的综合能力;制定《数字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完善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相关制度体系,建立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启动“校园一卡通”建设工程;加强档案馆软、硬件建设,档案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图书文献资源更加丰富,图书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校园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校园的修缮及改造工程,金工实习中心、高电压大电流实验室、海洋能发电技术研究中心以及1.36兆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保定二校区实验综合楼顺利开工;校园规划不断推进;建立评标专家库,建立健全招投标规章制度;强化学校房产资源的分类管理和有偿使用;加强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认真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和保卫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八)党建与思想文化建设

以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推动干部分类管理、任期管理、干部轮岗、学术回归等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成新一轮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调整工作,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学习借鉴现代管理理念,运用360度考核办法全面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教育和统战工作;圆满完成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集中检查及教育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验收。

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力量认真研究、系统总结了我校新世纪以来的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完成《强校之路》的编撰出版工作;推出新一版学校中英文宣传画册;高等教育研究不断加强,“大学章程”制定正式启动。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教代会制度和二级教代会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构建和谐校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2年学校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师生员工辛勤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校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13年工作思路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等战略构想,作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重大部署。这为我校今后的快速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赋予了新的责任与使命。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全面落实“十二五”发展战略、加速冲刺的关键阶段,学校还将迎来建校五十五周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大学管理水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与科技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育第一资源的人才队伍是关键之所在。新世纪以来,华北电力大学在各项事业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这得益于学校多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这是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科建设上水平的根本因素。新形势下,为了推进华北电力大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我们更要以人为本,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积极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以大视野、大气魄、大举措来统筹规划和推动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大人才”发展战略,是以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出发点,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整个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重大意义,做好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汇聚和造就各级各类的优秀人才、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高水平大学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大人才”发展战略是学校“人才强校”战略思想在新时期的深化和发展,事关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也涉及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之内,全校上下要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出重拳、求实效:

一是要做好人才工作总体规划。要科学制定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工作规划,分解制定好各学科、各院系、各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年度计划。

二是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劳动人事改革,建立集人才计划、执行与评价三位一体的人才工作体系,完善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才工作考核制度,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以先进的体制机制来吸引人才、选拔人才、激励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做强人才队伍的增量,激励人才队伍的存量,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是要切实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本着优先重点、侧重急需的原则,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下大决心加大投入,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努力为优秀人才成就事业提供条件,促使他们尽快登上事业的高峰。

四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全面关心人才,努力为人才减负,帮助人才解决困难,为人才提供周到服务,让重视人才、渴望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服务人才成为学校的风气和时尚,增强人才的向心力凝聚力。要大力弘扬华电精神,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让每一个华电人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身心投入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宏伟事业中。

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落脚点要放在建设好三支队伍上:

首先要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着眼于学术大师与领军人物、学术骨干、青年教师这三个层次。要继续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育未来人才”的人才工作思路,花大力气、集大智慧、真抓实干、坚持不懈、着力推进。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从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把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继续推进“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青年教师树目标、提要求、加任务、压担子,为青年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舞台,促使他们在千锤百炼中尽快脱颖而出。

其次是要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管理干部队伍。随着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大学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加成为推进事业发展的显著生产力。这对管理干部队伍的品德、眼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着力建构现代大学干部管理制度,通过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激励,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讲求绩效的激励体制与问责制度,打造一支能够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

第三,还要建设一支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员工队伍。高水平大学,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也离不开一支讲团结、肯奉献、求上进的普通员工队伍。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全体华电人的共同愿望,包含了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要进一步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岗位管理、严格考核监督,建立责权利相一致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珍惜岗位、敬畏岗位、勤奋工作、不懈努力。要让工作在学校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都能够围绕华北电力大学的发展目标,积极进取,高标准、严要求,以“人人比贡献,事事争一流”的精神,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2013年重点工作

(一)攻坚克难,全力做好重点学科的内涵建设工作

2013年,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分别于3月份和6月份接受国家评估及正式验收;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将先后接受国家验收;新一轮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也将全面启动。学校重点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与繁重,要更加统一思想、统筹力量、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确保重点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相应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和生长点,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积极推进“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组织“211工程”四期建设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加快推进学校3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建设进程,催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做好北京市和河北省重点学科的建设、评估和遴选工作。在传统优势学科全面提升、新兴能源学科不断突破的同时,大力推进“文理学科振兴计划”,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力争使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二)积极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力争在“国字头”人才工程建设中取得重大突破;启动新一轮“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培育和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催生一批标志性成果;提高教师招聘标准,加大聘用具有海外名校和国内一流大学学习工作经历优秀人才的力度,充分发挥博士后流动站培养青年教师的作用;加大青年教师“三化”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强对青年教师全过程、全方位培养,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上水平提供智力保障。

继续深化和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和职员岗位聘任制度体系,做好2013年度各级各类岗位聘任工作;编制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规划;全面修订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和聘任程序;构建完善与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更加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推进人事代理制度,加大人员聘用、劳动纪律检查力度,提升工作效率。

(三)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教育部新一轮专业目录实施的新要求,结合“本科教学工程”的改革实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深入探索与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华电特色的大学生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着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培育、评选教学名师;进一步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评选优秀课堂,完善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全力做好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力争取得新突破;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启动新一轮教改立项工作。

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加大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核心课程和校外培养基地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继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鼓励博士生参与“国字头”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研究生出国访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等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

(四)稳步推进协同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需求,进一步加强我校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依托学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协同创新实施力度;下大力气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与申报认定工作;重点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力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等项目申报中取得新突破;出台“华北电力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行动计划”,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力争在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引智基地和教育部创新团队方面取得新突破;持续提升学术期刊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继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推动科技人员评价机制和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取得实效;完善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探索科技创新项目责任制,建立健全科技信用管理制度。

(五)多元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我校中电联副理事长单位的平台优势,加强与理事会成员单位及大型能源电力企业的深度合作;谋划建设以重大软科学研究为主的“中国能源电力发展研究中心”。重点开展行业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力争成功申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积极申办网络教育资质;创新校友工作机制,加强教育基金会的筹融资能力,形成显著经济增长点。

继续加强与地方新能源科技与战略产业领域的合作,增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和服务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加强专业孵化器建设工作,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逐步完善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对校有企业的监管和服务力度,完成有关企业股权划转、撤销、重组工作;多渠道搭建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挖掘多学科协作技术潜力,创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型学科性公司;积极推进苏州研究院建设进程。

(六)开辟多种有效渠道,切实加快“国际化”进程

加大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力度,促进外国留学生规模化发展;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和留学生教育的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推动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积极申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学校3个“111”引智基地建设为契机,推进我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合作;与英国剑桥大学和国内企业建立合作,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和应用技术中心;继续做好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方向牵头单位各项工作;积极申报“商务部援外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依托2所孔子学院平台,积极扩展师生对外文化交流;认真筹备与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IET)共同举办的第二届IET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

(七)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继续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努力构建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内在需求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做好校园建设规划,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持续降低能耗水平,打造节约型“花园式校园”;完成主楼A、G座及14号学生宿舍的项目立项与工程设计及招标工作,力争实现14号学生宿舍楼的开工建设;扎实推进保定校区二校区实验综合楼工程建设;力争征地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项目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学校各项收费行为,加强大额资金审批程序,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防范财务风险;关口前移, 加强重大支出与科研经费管理;构建科学、规范、精细的招投标管理体系,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学校资产精细化管理制度,加强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强化网络管理,保持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信息安全;加强数字资源和特色资源建设,完善文献资源结构;规范基础档案工作,做好学校档案标准化体系建设;优化师生就医环境,进一步提升健康保障能力;做好“平安校园”各项建设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北京市检查验收。

(八)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推进德育品牌工程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平台和新举措,继续加强学生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等基层组织建设,把学生工作做细做实;深入学生群体,掌握学生动态,建立以学生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学生状况实时反馈系统,完成学生成长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上下大功夫,将谈话制度和深度辅导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把关心关爱送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继续探索学业辅导,完善学风建设和监督体系;继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升就业率、就业质量,以创新创业带动学生就业;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建设,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持续推进以“绿色家园建设”为载体的资助育人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的精品化、专业化、项目化;引导和要求学生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成才。

(九)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构建与完善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一个支部实现一个目标,一个党员完成一个任务”活动,在实践中发挥并检验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完善具有华电特色的干部选任、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体系,围绕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实施以完成项目和制定政策为导向的干部培训计划,进一步推动干部赴海外培训工作;关心年轻干部成长,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把握文化舆论导向,创新宣传工作机制,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凝心聚力,不断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和战略管理研究,为学校制定政策提供决策支持;建立学校发展资料信息分析平台,做好学校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估工作,编制大学年度发展报告;以“融合校友,凝聚人心,展示成就,促进发展”为目的,做好学校建校55周年庆典的各项工作。

全面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成大学章程的制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推动科学决策;积极开展党务、校务公开,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监督、科学管理,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完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审计监察工作,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等行为;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积极发挥老同志经验优势;牢固树立“大安全观”的理念,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为高水平大学建设保驾护航。

各位代表、同志们:千秋大业,实干为基;宏伟蓝图,落实为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发图强,为实现华北电力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件2

推进民主管理 助力队伍建设

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高水平大学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教代会执委会主任工会主席  李双辰

(2013年2月22日)

 

各位代表、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受第七届工会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工作回顾

我校第五届教代会与第七次工代会分别于2007年、2008年3月召开。近六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工会组织的精心指导下,在校内各单位党政工的热情相助下,工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在构建和谐校园、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权益、推进师德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以及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学校共有39个分工会,工会会员3172人,其中校部1563人,保定校区1609人。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工会工作进行回顾。

一、积极完善教代会制度,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多年来,学校坚持完善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工会作为学校教代会的工作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在保证教职工民主参与、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学校教代会制度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教代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学校根据两地办学特点,制定了《教代会实施细则》,积极探索和创新教代会形式,形成鲜明特色。

一是按期换届,定时召开。每年利用寒假,在开学前一周召开教代会,会期两天。教代会闭幕期间由教代会执委会和教代会代表团团长履行职责。

二是两地统一组团,轮流召开。每年教代会轮流在北京和保定召开。全体中层干部和部分教师代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列席会议。

三是议程规范,内容充实,主题鲜明。校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以及学校的发展规划、人事改革方案等关系到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每年的教代会除了常规议题之外,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重点突出。2008年讨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9年谋划在建校50周年新起点上的新发展,2010年讨论“关于深化教师分类管理职务聘任的实施意见”,2011年讨论“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讨论“教师绩效考核草案”。

四是校长报告高屋建瓴。通过校长工作报告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当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使学校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通过教代会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基本共识和目标要求。

五是开展了提案工作的“双评表彰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提案和提案承办先进单位,并在教代会上隆重表彰。

六是开展了校级领导评议工作。将教育部民主评议干部与校教代会结合进行,对全体校领导进行民主评议。

2、积极创新教代会提案模式,提案质量不断提升

2008年,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以提案为核心的“一必须二想到三期待”民主管理理念,一必须是每年教代会前必须征集代表提案;二想到是学校要了解教职工热点问题一定会想到提案这个渠道,教职工要提出建议或反映意见一定会想到通过提案这种形式;三期待是学校期待提案工作能起到民主参与的主渠道作用,职能部门期待处理提案工作是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效平台,教职工则期待提案工作能体现主人翁地位与监督作用。

学校率先在全国高校开发使用教代会电子提案系统,规范了提案征集、提案审查、领导签发、部门处理、代表回复、处理结果反馈等一系列制度流程,形成了提案工作手段电子化、提案工作方法制度化、提案工作结果公开化、提案工作质量激励化的具有华电特色的提案工作“四化”模式。

为办理好提案,学校实行“三个会议、二次办理”制度。对重要(大)提案,由校提案委员会召开协调会,推动提案办理;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办理的提案,由牵头单位召开联席会共同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和办理后及时召开提案承办单位与提案人的见面会;对于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提案,启动二次办理程序。同时,将提案工作办理结果在校园网上公布,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促进了提案工作质量和满意率的双提升。

五年来,教代会征集提案229件,提案的办复率为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在90%以上。学校多次获得北京市教育工会“高校教代会提案工作先进单位”、“工会工作十大成果奖”、“河北省职工代表大会星级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2年4月,教育部第62期简报以《华北电力大学创新教代会提案工作模式 推进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为题,对我校的提案工作深入报道,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提案工作在全国高校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

3、二级教代会制度普遍建立

二级教代会制度是学校教代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自2001年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以来,校内二级实体单位普遍通过二级教代会向教职工公开单位的重大事项、财务收支及其他管理情况。2007年校工会制定并实施《二级教代会工作规范》,2009年校工会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意见》,进一步促进了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

4、校务公开工作逐步完善深化

校工会积极参与校务公开工作,先后起草多个校务公开文件,参与编制校务公开目录。除共性工作外,校工会创立了校务公开主题沙龙,利用工会网站征集教职工关注的校务热点问题,以主题沙龙形式进行多向沟通和校务公开,受到教职工的好评。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教职工队伍建设

校工会多年来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做到为学校推进重点工作服务,为促进广大会员发展服务。

1、开展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系列主题活动

校工会在全校开展了“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师德建设月”活动,定期联合举办师德报告会、教师座谈会、名师教学观摩活动、新会员培训会议、校领导与新员工见面会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三育人”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2008年被北京市教育工会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单位”。

2、以组织技能比赛促进教职工队伍素质提高

由校工会牵头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已成为推动青年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措施,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多人在北京市、河北省比赛中获得奖励,学校也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此外,后勤服务集团每年举行面向全体员工的技能大赛,使后勤员工的整体服务质量逐年提高。

3、设立青年教师成长论坛,组织青年教师社会实践

为了能使广大青年教师更快地融入教学科研工作,更好的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校工会会同有关部门创建了“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在每年九月通过举办名师谈教学、学术带头人讲科研等系列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此外,校工会积极组织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每次社会实践主题明确,效果显著。

三、认真履行工会基本职责,努力为广大教职工服务

1、设立教职工服务委员会,搭建教职工服务平台

2010年,根据上级工会《关于建设三级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我们成立了教职工服务委员会,开始建设教职工服务平台,以“一站式”办公平台,开设教职工服务的快速窗口,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教职工服务委员会较好地解决了教职工关注的重点问题,使教职工服务做到有载体、有资源、有渠道、有财力保障。学校教职工服务平台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可推广等特点,受到上级工会和兄弟院校的认可,先后获得北京市总工会“工会工作创新先进单位”、北京市教育工会“工作成果奖”、“AAA级河北省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等荣誉称号。

2、建立特困帮扶制度,使为教职工送温暖成为长效机制

学校对困难教职工高度重视,2008年建立了教职工“爱心基金”,形成了送温暖长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推进教职工的互助保险。五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校工会送温暖慰问特困及生病教职工200多人次,慰问金达几十万元。

3、积极为教职工多办实事好事

多年来,校工会千方百计为教职工子女解决入学入园难问题。每年为教职工开办中考、高考填报志愿咨询讲座。定期举办“单身教职工联谊会”,为单身青年搭建鹊桥。每年组织迎春茶话会,进行团拜和文艺节目表演;坚持每年除夕慰问在岗职工;坚持每年组织高职人员疗养,受到教职工的广泛好评。

4、认真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2008年以来,按省市要求,先后对涞水县四家井村、博野县寺上村、涞源县进行扶贫工作。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帮助贫困村出谋划策,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受到地方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

在2008年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面前,充分动员和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及离退老同志等捐款献爱心。

自2010年起,响应政府号召,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了“救助困难职工一日捐”活动。

四、以建家工作为抓手,始终坚持党政工共建教职工之家

校党委和行政始终把工会、教代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专题讨论工会工作。学校逐年增加工会活动经费,对教代会和工会重大活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2010年,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建成了校部主楼新教工之家,使我校教工之家硬件条件达到北京市高校一流水平。学校还积极支持二级职工小家的场地建设,使我校工会会员人均文体活动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

2010年1月,学校召开了工会工作会议,党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会工作的意见》,促进了工会工作持续发展。

校工会积极探索建设网上教工之家,以温馨的网上服务、快捷的信息交流、喜闻乐见的网上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构建起工会网络文化氛围,也成为宣传学校的窗口。2011年,工会网络教育成果以排名第二的成绩列居北京市教育工会十个“工作成果奖”之一。

学校坚持开展二级建家验收,推动建家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校工会先后获得“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优秀建设单位”、“河北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工会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蕴育文明、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凝聚人心、推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教职工文体活动环境和条件持续改善,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学校每年定期开展田径运动会、排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保龄球、跳绳、棋牌、长走等各类品牌活动,深受职工欢迎,职工参与度高,既集中展示了职工风采,也增强了学校向心力。2008年,工会组织举行庆祝建校50周年“唱响华电校歌,喜迎50年校庆”教职工合唱比赛、“华电往事”50年校庆征文等主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工会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参与省市级各类比赛,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六、积极做好女职工工作

高度重视女职工工作,是工会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校工会特别关注女职工的特殊需求,依托女职工委员会和女教授协会举办大量服务女职工身心健康的特色活动。校工会每三年组织评选“巾帼之星”及“先进女职工”,树立榜样,激励成长。2008年,女教授协会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12年,校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获得河北省首批“工会女职工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七、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工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群众组织,必须大力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创新、协调、组织、服务能力。

校工会每年通过报告、讲座、研讨、观摩、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会、教代会干部培训活动,增强了广大专兼职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学校各级工会干部在工作中坚持工会理论学习与研究,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公开发表多篇论文并多次获奖。2008年和2012年,由我校牵头、多所高校参加的市教育工会重点调研课题“高校教职工队伍状况调查”、“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多篇调研成果获得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和省、市级教育工会优秀论文奖。

近年来,几十所高校来我校进行调研。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我们逐渐梳理出“创新发展,服务升级”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完善工会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凸显我校工会工作特色;不断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听取大家对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工会团队的服务能力伴随学校和教职工共同发展而提高,努力实现建设教职工满意的服务型工会的目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许多新课题。比如,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与方法,提升工会服务能力及工作水平。

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成绩、荣誉的取得,离不开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行政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单位的重视和帮助,更凝聚着全校广大教职工、工会积极分子和上一届各级专兼职工会干部的智慧和汗水。在这里,我代表第五届教代会、第七届工会委员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衷心希望全体代表和广大教职员工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支持新一届工会委员会的工作。

原工会常务副主席王玲、田禾同志多年来为我校工会事业创新发展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使我校工会工作在北京市、河北省乃至全国高校中都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国家、省市级多项集体和个人荣誉。北京市教育工会还特别授予王玲同志“工会工作突出贡献奖”。在这里,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部分今后工作任务

当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校明确提出了“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办负责任的大学”与“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根本在于依靠全体教职工。在新的形势下,工会作为学校党政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 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中承担着更大的工作任务,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也必然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后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题,以构建和谐校园、服务教职工为主线,以增强教代会、工会组织生机与活力为保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团结和汇聚全校的力量和智慧,共同推进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工人阶级和工会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些重要论述,无疑对我们做好工会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也为新时期做好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在各项具体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机制

教育部第32号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对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依法治校,赋予了教代会和工会更多职责。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等各项民主制度,修订我校《教代会实施细则》,制定教代会闭会期间工作规程,积极探索建立教代会代表巡视制度和听证制度,建立学校重大决策教代会源头参与制度,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积极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努力营造一种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组织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群策群力,充分体现全心全意地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治校方略。

三、服务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

建设高水平大学,人才队伍是关键。在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刘校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大人才”发展战略,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本届教代会也专门设置了教职工职业发展委员会和教职工服务委员会,我们要以关爱教师、服务人才为中心,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着眼点,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大力提高教职工的学习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着力为学校打造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教职工队伍。同时,切实关心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为教职工安心工作创造条件。通过对人才的真正尊重与支持、对教师的真切关心与帮助,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四、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积极服务学校发展建设大局。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工会要加强源头参与,对重大决策,特别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提前介入、深入调研,在广泛征集、了解意见基础上配合相关部门提出初步建议,既全面反映教职工的愿望和要求,又创建一个倾听各种声音的平台。要充分整合、表达广大教职工的意愿和主张,实现教职工当家作主的价值追求,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巩固校园和谐的内在根基,为学校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积极发挥工会维权职能。特别是面对当前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利益形式的多元化,更要积极创新维权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教职工利益和学校效益的双赢共进。启动教师人事争议处理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积极推进非在编会员的入会与培训工作,加强信息采集率和京卡互助办理工作,建立健全学校爱心基金,推动送温暖工作向规范化、日常化方向发展。

不断满足教职工文体活动需求。工会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要坚持以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教职工的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精神和开拓进取意识。要大力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教工之家等创建评比活动,广泛组织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倡导“每位教职工都有一项适合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进一步推动教职工文化繁荣和发展。

五、加强自身建设,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工会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履职能力,大兴理论学习、调查研究之风,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完善工会财务、经审各项制度和机制,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借助、开发和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努力形成党委领导、行政重视、多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作局面。要以搞好建家升级活动为契机,努力把工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建设成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教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全面推进“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建设。

各位代表,校党委为我们描绘了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宏伟蓝图,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上级工会组织也为学校工会明确了工作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围绕学校中心,服务学校大局,忠诚履职,积极作为,为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强校兴会富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3

华北电力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

第八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2013年2月23日)

 

华北电力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于2013年2月22 日至23日在北京校部召开。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大会按照预定计划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大会听取讨论了校长工作报告,听取审议了第七届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了学校2012年财务工作报告、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第七届工会委员会财务工作报告、第七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六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第八届工会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

经过全体与会代表充分讨论,大会认为:

刘吉臻校长所作的题为《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校2012年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大学管理水平的工作思路,部署了2013年的重点工作。报告内容翔实、主题鲜明,尤其是“大人才”发展战略的提出,抓住了学校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符合学校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必将对学校未来持续快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代会执委会主任、工会主席李双辰同志所作的题为《推进民主管理 助力队伍建设 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高水平大学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报告系统总结了上一届教代会和工会委员会在完善教代会制度、创新提案模式、构建和谐校园、服务广大教职员工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大会希望,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履行好各项职责,团结和汇聚全校教职员工的力量和智慧,共同推进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大会认为,2012年学校财务运行良好,学校收入、资产持续增长,有效保障了学校事业的发展;2013年财务预算安排合理。大会同意《2012年财务工作报告》。

大会认为,《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客观准确地反映了2012年教代会的提案处理情况和2013年教代会提案征集情况,代表提案与提案处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大会同意《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

大会认为,工会经费为工会履行各项职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会同意《第七届工会委员会财务工作报告》和《第七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大会号召,全校教职员工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举措,全面贯彻落实本次教代会和工代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建校五十五周年的到来!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办公室                    2013年2月27日印发